本网讯 11月29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PRSC)第二期战略传播与公共关系工作坊在我校南校区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举行,这是继11月28日学术研讨会后的又一场学术盛宴。此次工作坊涵盖多个主题,分别为:对称卓越理论研究、说服理论研究、社群主义理论研究、声誉管理理论研究、整合策略传播、风险理论研究、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等。
|
工作坊现场 |
幕启:“这是一个学术交流碰撞的机会。”
作为主办方之一,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侯迎忠代表学院主持开幕式。我院院长杨魁首先致辞,他提出:“我希望各位专家和参与的同仁能够继承第一期工作坊的优秀作风和学术精神,期待大家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真知灼见,让我们能有更多收获,同时也预祝此次工作坊取得圆满成功。”
|
我院院长杨魁作开幕式致辞 |
接着,中国公关学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先红通报了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的决议,公布了包括我院在内的新增10个常务理事单位和9家理事单位。至此,公关学会理事单位已有130家,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她指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大公关时代,而公共关系又是一个跨学科的、碎片化的科目,她希望通过此次工作坊来征集各专家的优秀论文,从而建构大中华地区的公共理论体系。“这是一个学术交流碰撞的机会。”她这样评价道。
|
中国公关学会会长陈先红教授发言 |
专家演讲:学术的精彩交锋
上午,香港中文大学的黄懿慧教授和香港恒生管理学院的吕琛博士共同展示了自己在对称卓越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通过研读大量的学术文献和对不同地方的公共关系模式的调查研究,说明了卓越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并指出其在互联网的情境下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
香港中文大学黄懿慧教授回顾与展望卓越理论 |
|
香港恒生管理学院吕琛演讲《对称卓越理论研究》 |
清华大学的范红教授展示了声誉管理理论研究。范红总结了中国企业的声誉管理情况,并分析了中国企业声誉普遍不好的原因,还提出了声誉测评的标准和方法。
台湾艺术大学的赖祥蔚教授研究的主题是社群主义理论。他深入探讨了社会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相影响,强调了公民美德的价值,以及公共关系如何“把社会带到它该有的样子”。
中国人民大学的胡百精教授做了说服理论研究的展示。胡百精指出了共同体目前经历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价值祛魅的衰落危机,而互联网投射、加剧了这种危机。就如何重振共同体,他给出了三种方法:一是重返前现代共同体,二是构建“小共同体”或多元共同体,三是寻求自由与确定性的平衡。黄懿慧评价道:“胡百精教授是一位具有非常丰富知识的年轻教授,他能把丰富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上并能将实践部分往上抽离到抽象的一个层面。”同时,她期待胡百精在往后能够进一步阐述共同体的具体概念并对如何在互联网语境下鉴别共同体做出回答。
|
清华大学范红教授演讲《声誉管理理论研究》 |
|
台湾艺术大学赖祥蔚教授演讲社群主义理论 |
|
中国人民大学胡百精教授演讲《说服理论研究》 |
下午,台湾世新大学吴秀伦教授发表了主旨演讲“蜕变中的整合行销传播(IMC)”。吴秀伦介绍了IMC理论与发展史、品牌管理观念对IMC的影响以及数位化策略(Social Media)对IMC的影响。她表示,IMC核心理念为“媒介整合与讯息一致”,在后IMC时期第四阶段蜕变为“策略营销传播”。“整合营销传播”与“品牌管理”的交集在于“关系”,这两门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公共关系研究的另一种延伸视野,值得公关学术界进一步深究探讨。
在风险理论研究领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静教授的议题是“风险传播(沟通\交流)”,通过介绍曾繁旭教授的研究成果,展示了风险传播的理论缘起、中国式风险传播、转型社会的风险景观与困惑、风险传播研究的中国问题、危机传播与风险传播的区别等研究内容。
|
北京大学许静教授演讲风险理论研究 |
香港浸会大学的麦嘉盈教授和中山大学的邓理峰教授的研究议题都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麦嘉盈以国外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例,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定义、演化、实践推行、阶段发展、研究方法、跨国公司CSR沟通与文化研究以及CSR在新旧媒体中的整合。邓理峰重在研究国内企业社会责任,他把研究重点放在CSR与企业品牌及企业声誉的关系上。根据“谁在什么时间里做该领域里的研究?”“该领域里的研究在关注何种问题?”“对于传播学领域里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等三个问题对近几年中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剖析。
|
香港浸会大学麦嘉盈教授 |
|
中山大学邓理峰教授 |
幕落:学术让人眼睛发亮,内心清明
会议接近尾声,胡百精对整个会议进行了总结梳理,肯定了此次选题与视角的多样性,并从方法和理论的层面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各方观点并没有陷入各执一词的喧哗,而是在一些观点上会产生洞见。这次研讨会更展现了一个可贵的学术品质:那就是对社会、对行业、对学术本身有深切的关怀。我们对学术产生了深入的兴趣,把研究从概念提升到了关注人本身,把理论上升到了符合中国语境的研究。最后,他强调了学术的意义:“学术并不在生活之外。学术会议让我们目光明亮,内心清明;让我们有洞见,成为日常平庸琐碎的事物的主人。”
我院院长杨魁教授在闭幕致辞中首先感谢前来参加工作坊的各位学者:“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灵魂、精神和能够赋予人物精神的学术,所以感谢各位专家和学者带来这样一个学术风气和营养。”对于这两天举办的研讨会和工作坊,他表示“我们新闻与传播学院很有幸地承接了这一次会议,我们想把这个学术活动打造成一个品牌。通过这两天的事实证明,它应当成为中国学术界的品牌之一。这次的学术活动搭建了一个真正的学术平台,使名家和年轻学者尽情分享自己的精神成果和思想火花,这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象征。”
|
成员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