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半坡

文字:王丽图片:编辑:麦朗琳发布时间:2015-03-17

广外与半坡的“缘”缔结于末日年。

2012年6月29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半坡饰族教研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在广外隆重举行。半坡饰族董事长、总经理等企业代表以及广外校长、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等校方代表出席了本次盛典。这是半坡饰族首次尝试“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广外成为半坡饰族的第一个实习实践基地,对半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是摘录半坡2012年的新闻,后来成为广外学生的我十分间接地搭上了这样一趟“缘”的列车。

参观

2014年11月20日,我们又到半坡工厂参观了。

没错,是“又”。

第一次去半坡作企业参观时,我还在大一,末日年,2012。

转眼,两年就过去了。

从呆头呆脑的大一小鲜肉到大三的老饼,“半坡”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都是熟悉的,或者不能够完整地叙说这个品牌的所有要素,但是“原创艺术手袋”、“新东方艺术”以及“生活艺术家”这三个词组却是烂熟于心。要说为什么,或者只能归功于那些我们让我们痛并快乐着的课程设置。由于CI策划与设计实践课程,我们在大三的时候有了第二次参观半坡企业的机会。2014年11月20日,同样的地址,同样的生产主管,相似的介绍,不同的心态——带着目与问题与单纯的参观,确实相去甚远。

我在这两年里喜欢上拍照,所以习惯性带上相机,习惯性走走停停拍拍。刚进工厂,鲜红的横幅与热情的引导姐姐欢迎着我们的到来。那时候,看见“生活艺术家”字样,心是虚的——我自认我不能把生活过得很艺术。


跟着热情的生产部主管,我们重温了一遍半坡的工厂车间。相同的位置,相同的参观路线,耳边却响起略有的评价,不知是我们长了两年的审美影响还是半坡长了两年的工艺的影响,只是一片女生此起彼伏的“好看”、“漂亮”。 其实,女生爱包包跟男生爱车一样,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从颜色搭配到纹理花样再到五金配件,细微的不同都能够影响女生任性的喜好。要得到顾客,尤其是任性的女顾客的青睐,细致的做工与周到的服务最是重要。

这样想着,一位又一位师傅仔细工作的的画面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神情专注,尽管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具体在做什么,却也能让原本有些吵闹的我们也自发地安静下来。或者那专注神情是最近听得比较多的匠人精神之体现,我们这些少不经事的年轻人被“吓唬”到了。

匠人精神之后,半坡的品牌总监给我们简单地上了一课,具体的内容包含半坡的品牌要素、产品线、宣传推广以及市场概况等等。以学生对作业的敏锐的触觉,我们感觉到这作业,好难啃。


-提案-

讲演结束以后,第二次半坡企业参观之旅就告一段落,小组分配好任务便搭车回校,我们投入到为期一个月的期末策划作业之旅。商超渠道实地考察,创意园踩点,组员讨论外加头脑风暴,这是第一个星期我们小组所做的事,奈何再与老师沟通的时候发现第一回想的点子是个会亏钱的点子——首先,创意园内体验馆并不新鲜;第二,创意园内租金高且人流较少,收益与成本难以平衡;第三,我们所谓的创新基本为零。

又是一个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的生动例子,小组六人站在走廊里,面面相觑——方向没有了,谈话的内容也没有了。那段时间期末作业倾轧而至,我们像是被驱赶的小羊群,这边跑跑,那边跑跑,疲惫感在那一个月里包围着我们,然而我们还是并不喜欢保持沉默,为的是鲁迅先生得那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爆发和灭亡,都不是我们的菜。

没有方向的小组成员再一次开了个小小的讨论会,从市场调研开始,到半坡品牌情况的分析,我们提出了“妈咪包”这个创意——半坡手袋某系列中有一种皮质,绿色无污染,连孕妇也可以放心用——这一点应该直击一直为妇婴产品安全问题而担惊受怕的爸妈们。敲定方案,小组成员再次如打鸡血般工作,资料搜索,讨论然后再次形成比较完整的想法……


“我觉得这个想法挺好,但是要怎样跟半坡母品牌的调性相契合?”

老师的疑问如上。

小组六人再一次站在走廊里面面相觑。几分钟的沉默后,成员一致决定按照原计划的方向做,毕竟“时间不够”,毕竟“我们实在没有其他想法了”。

两周过后,提案开始。我被骰子无情地决定为提案展示者——我不是一个口齿伶俐的人,尤其在讲台上,在PPT前,最后,表现实在不如人意。

“如果撇开半坡这个品牌……”

我们小组得到的评价都是以这个短句开头的。

我们的“妈咪包”创意并没有解答老师的疑问,而这个疑问是最核心的问题。我们太过注重在“有用”与“实际”,却忽略了“原创艺术”这个核心基因。按照品牌总监的话来说,我们可能找到了一个机会,但是并没有将这个机会变成适合品牌发展的机会,换言之,这个机会没有用处,这个虚幻的蓝海也许也只是一片死海。
我们没有太多的沉默,但还是扑腾到一片死海里暂时地灭亡了。


-思考

为什么?这是展示过后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字。

“时间不够”和“我们实在没有其他想法了”再次出现成为了答案。脑中浮现这两个答案的时候,我挺想扇自己两巴掌的。

再仔细想想。

我与半坡,或者说,我们广外广告系的学生与半坡,已经形成一种微妙的关系——除了官方的“广外—半坡饰族教研实践基地”这层关系以外,还有学生私下定义的“学生与实践作业终极Boss”这层关系。

学生不喜欢作业,尤其是“作业终极Boss”。


但还是要硬着头皮继续。

与“终极boss”的对抗的日子里,我们过得很不舒服。每周定期跑市场,思路不对时要修改甚至推倒重来,还要面对无论重来几次依旧没在正路上的挫败感——然而,再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发现是这个“不舒服”的过程让我们了解和学习到企业的营销与运作,是这个“不舒服”的过程让我们知道自己在知识上的与心态上的不足——这是校企“结缘”的初始目的。

最后,作为在这段缘中“受苦”又受惠的学生,我仍衷心希望这段缘分既然开始了,就别太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