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会议
2025年10月23日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教职工大会暨师德师风建设会议于大学城校区南C201召开,全体教师出席参加会议,本次会议分为“广外翻译教师团队代表作专题分享”和“师德师风工作会议暨师德警示教育”两个部分。
会议第一部分为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广外翻译教师团队代表作专题分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翻学院党委书记李和民从“缘起”、“学习践行黄大年精神”、“高翻学院的做法与体会”、“关于教师职业发展与团队建设”四个方面展开分享,他强调要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实现合作共济,学院也需要给予支持,营造良好氛围助力教师成长与团队建设。
会议第二部分为师德师风工作会议暨师德警示教育。机关党委组织员五级职员商杰强(主持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工作)先是通报了学院近期在师德师风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及处理结果,以此警醒全体教师严肃对待课堂教学。随后商杰强对60周年校庆新闻学院参与情况作出介绍,并部署了20周年院庆期间的相关会议活动安排。最后。侯迎忠院长对全体教师提出殷切期望。他指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德行与专业的标杆,并始终将教学置于工作的核心位置,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站稳讲台。同时,他强调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遇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上报与协同处置。唯有如此,方能夯实学院人才队伍的坚实基础,共筑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师德师风工作会议暨师德警示教育)
优秀教学奖获得者开展公开示范课活动
在此次本科教学质量月活动中,学院组织若干位本院优秀教学奖获得者开展公开示范课活动。我院侯迎忠等优秀教师凭借卓越的教学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呈现了许多精彩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优秀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示范作用。
在阅读中培养问题意识
侯迎忠
10月20日下午,“师德标兵”侯迎忠老师在南校区A304教室带来《人文与专业经典导读》示范课。侯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和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两本著作,通过视频、思维导图等形式为同学们梳理书本脉络,理解书本知识。侯老师鼓励大家带着问题阅读书籍,例如在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时,可以边读边思考,“何谓角色”“什么是表演”“如何理解印象管理艺术”等问题。在课上,侯老师还引导同学们通过身边的事件理解理论知识。


(侯迎忠老师《人文与专业经典导读》示范课)
法规与道德的双重坚守
朱颖
“新闻法规是职业底线,职业道德是精神灵魂。”朱颖老师在教学楼A302教室开宗明义。本节课围绕“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新闻报道与司法权”展开,她以精准表达和丰富案例,让课程内容充实易懂。在具体案例分析时,朱老师先以“信息网络是否属于公共场所”为引,结合“秦火火”案解析网络公共秩序的法律界定。随后引入美国人民圣殿教、日本奥姆真理教等邪教案例,总结出邪教精神控制、教主崇拜、践踏秩序的共性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新闻传播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责任。整堂课案例与法条结合,朱老师以清晰逻辑将法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案例辨析中深化对新闻职业伦理的认知。


(朱颖老师《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示范课)
聚焦用户需求破题
黄琦翔
“想要设计出好的新媒体产品,一定要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在A304的课堂上,黄琦翔老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用户需求角度入手,带同学们领略新媒体产品设计的奥秘。黄琦翔老师通过分析小米汽车的营销案例来阐释用户刚性需求的核心要义,借助“今日头条”用户访谈的材料,一步步引导同学们整理用户需求亲和图,挖掘用户的核心需求点。再通过角色设定明晰用户画像,聚焦产品功能定位,解决设计难题。从案例分析到实操落地层层递进,同学们对新媒体产品创意设计的理解和运用更进一步。


(黄琦翔老师《新媒体产品创意与实践》示范课)
语言表达中的停连艺术
侯琰慧
走在实验楼E508演播厅内,侯琰慧老师以“语言表达中的停连技巧”为主题,展开了一堂生动而深入的语言表达课教学。课堂上,侯老师并未停留于理论的讲解,而是将知识融入具体案例,通过亲身示范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节奏的奥妙——一个恰到好处的停顿,能让语意豁然清晰;一处精准的连接,可使语句流畅自然。针对学生实践中“连而不畅”“停而生硬”等问题,她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指正,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灵活运用停连,让表达更具感染力。
在随后的模拟播报环节,同学们依次进行新闻播报实践,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运用,亲身体验停连技巧对表达效果的提升。侯老师的点评精准而细致,她能敏锐捕捉每位学生在字音准确度、口腔控制与语速节奏等方面的细微偏差,并以标准示范逐一纠正,在互动中强化学生对专业表达的体会与把握。


(侯琰慧老师《语言表达(2)》示范课)
学院各系部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
新闻系开展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筹备研讨会
10月23日,新闻系召开了国际新闻与传播新专业的筹备研讨会。本次新闻系专业筹备研讨会聚焦国际传播专业建设议题,着重厘清了专业转型的必要性及新专业申报的核心方向。
会议明确,核心目标是培养复用型、全领域国际传播人才。为此,需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新增“AI+新闻”等前沿课程模块,同时整合选修课程以避免内容重叠。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转型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国际优质师资资源。生源与就业拓展上,着力扩大全国招生范围,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并深化校友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对接合作。
下一步,筹备组将加快推进课程方案完善与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同步开展市场调研及校友资源整合,计划在11月中旬前完成方案上报,为新专业的顺利设立与持续发展筑牢基础。

(新闻系召开系部会议)
网媒系召开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配套本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讨会
10月23日,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在教学楼B306召开本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讨会,本次会议聚焦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完善本科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以匹配数字技术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学院副院长李峻岭,本科教学秘书邹敏,及网媒系教师参会。
数字技术及AI的普遍应用对网媒系数字品牌传播和数字内容生产两个专业方向都构成直接挑战。面对本科教学班调整,合理调整课程,增开选修课程,匹配学生兴趣与人才培养需求,是网媒系未来教学实践所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为应对这一系列的变化,与会教师认为,未来可采取滚动开课、增开通选课或专业选修课的方式回应数字技术对本科教学的影响。尤其注重AI等新技术变化,匹配25教学大纲调整中所拟增设的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与人才需求变化,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系部层面,网媒系拟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兴趣,参与“微专业”申报,培育智能传播时代,掌握智能内容生产与品牌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系召开系部会议)
播主系召开系部研讨会
本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研讨会聚焦专业升级与特色化建设核心议题,重点围绕 “全媒体主持方向”“中英双语主持方向” 的创新突破展开深入研讨,明确了专业转型的核心路径与实施重点。
本次会议旨在面对媒体融合深化与国际交流频繁的行业新形势,专业拟需以 “两大方向突破” 为抓手,培养适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主持人才。核心目标聚焦两大维度:一是全媒体主持方向,打造 “采、编、播、控一体化” 能力体系,突破传统播音主持的场景局限,适配短视频、直播、融媒体栏目等多元传播场景;二是中英双语主持方向,强化 “双语表达 + 跨文化沟通” 核心素养,填补国际会议、跨境活动、双语融媒体节目等领域的人才缺口。
为实现上述目标,会议明确专业后续建设重点:课程体系优化“全媒体内容生产”“直播技术应用”“跨文化传播实务”“主持能力训练” 等模块,整合现有播音、影像、语言类课程资源,凸显内容特色;构建“专业核心 + 方向选修 + 实践实训”的三维课程结构。实践与师资保障:搭建全媒体实训平台(含虚拟演播室、直播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深化与主流融媒体机构、头部文化企业的校企合作;一方面推动现有教师向 “全媒体 + 双语”教研聚焦,另一方面持续引进具备行业一线经验的全媒体主持人才、双语传播专家及外籍教师。积极建立“实习- 就业”产教融合机制,拓展融媒体机构、国际传媒集团等就业渠道,依托校友资源搭建行业对接平台。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召开系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