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坤瑾教授
罗坤瑾,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山杰出学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媒体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省教育厅省级科研创新团队主持人。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54篇(CSSCI 29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6篇;出版专著3部;省级哲学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广播影视奖一等奖1项;咨询报告获中央有关部门采纳、批示15篇。
研究方向:网络舆论与网络空间治理、网络群体传播与社会心态。
国家级课题:
1.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网络舆情监控与构建公共信息空间研究”(11XXW006);主持;结项;等级良好;最终成果获省级社科成果奖一等奖;
2.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恐慌度量模型与调适机制研究”(19BXW111);主持;结项;等级良好;阶段性成果获中央有关部门批示;省级广播影视奖一等奖;
3.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情感创伤的识别、度量及修复研究”(23BXW031);主持;在研;
获奖:
1. 《从虚拟幻象到现实图景:网络舆论与公共领域的构建》,独著;2013年获贵州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2014年获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优秀成果奖;
2. 《事实核查:社交媒体虚假新闻治理研究》,论文,第一作者;2021年获广东省广播影视奖论文组一等奖;
专著:
1.《从虚拟幻象到现实图景:网络舆论与公共领域的构建》;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2.《贵州省网络舆情发展研究报告》;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全球化视野下虚假新闻治理策略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
教材:
《融媒视域下的新媒体社会学》;编著;人民出版社2025年;
论文: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空间治理
1.《狂欢与规训:社交媒体时代虚假新闻传播与治理研究》,独著;《现代传播》(二类A)CSSCI;2019年第2期;
2.《网络空间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源起、逻辑与路径》,独著;《现代传播》(二类A)CSSCI;2024年第2期;
3.《国际性共同媒介仪式:体育精神与国家形象的建构》,第一作者;《现代传播》(二类A)CSSCI;2022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12期论点摘编;
4.《网络内容生态的治理缘起、逻辑与路径选择》,第一作者;《中国编辑》(二类B)CSSCI;2022年第4期;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16期全文转载封面;
5.《构建网络内容建设的新形态、新样态、新生态》,第二作者,《中国编辑》(二类B)CSSCI;2022年第11期封面文章;
6.《元治理:网络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模式选择》,第一作者;《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三类)CSSCI集刊;2024年第15期;
7.《事实核查:社交媒体虚假新闻治理研究》,第一作者;《中国编辑》(二类B)CSSCI;2020年第8期;被《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8.《社区感:社区组织的新媒体形式与关系连接——基于慈善组织义工微信群的研究》,第一作者;《学术研究》(二类A)CSSCI;2022年第3期;被《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全文转载;
9.《SSCI传播学期刊对中国议题的焦点呈现——基于2008-2018年的数据分析》,第一作者;《当代传播》(二类A)CSSCI;2021年第1期;
10《全媒体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报》(三类)2020年11月11日;
11.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与湾区国际传播》,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报》(三类)2024年7月2日;
12. 《推进网络媒介生态空间治理升级》,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三类)2024年11月20日;
13.《AIGC赋能网络空间治理的风险与应对》,独著;《南方日报》(三类)2024年10月9日;
14.《技术迭代下主流媒体与城市治理创新——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实践为研究个案》,第一作者;《新闻战线》;2021年第5期;
15.《以体育为媒介助力国家形象建构》,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岭南4》(三类)2021年9月29日;
16.《中国脱贫攻坚故事的对外话语策略》,第一作者;《对外传播》(三类)CSSCI扩展版;2020年第12期;
17.《环境风险议题的媒体框架分析——以“云南怒江建坝”报道为例》,第一作者;《新闻界》(二类B)CSSCI;2011年第8期;
18.《框架理论下“贵州屯堡”的媒介呈现》,第一作者;《新闻界》(二类B)CSSCI;2012年第5期;
19.《框架理论下“少数民族”的媒介呈现》,独著;《当代传播》(二类A)CSSCI;2012年第5期;
20.《网络舆论与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独著;《学术论坛》(三类)CSSCI;2010年第5期;
21.《网络民族主义的民族学解读》,独著;《广西民族研究》(三类)CSSCI;2010年第4期;
22.《控制论视域下的网络舆论传播》,独著;《学术论坛》(三类)CSSCI;2011年第5期;
23.《网络舆论的另类表达:狂欢与颠覆》,独著;《新闻爱好者》(三类)CSSCI扩展版,2011年第14期;
24.《重构媒介生态环境良性化的途径》,独著;《学术论坛》(三类)CSSCI;2012年第3期;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15期论点摘编;
25.《网络舆情监控与构建公共信息空间研究》,独著;《当代传播》(二类A)CSSCI;2012年第6期;
26.《2002-2012年我国网民媒介素养研究综述》,第一作者;《编辑之友》(二类B)CSSCI;2012年第12期;
27.《网络使用与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实证研究——以贵州六所高校为例》,独著;《新闻界》(二类B)CSSCI;2012年第13期;
28.《微博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研究文献综述》,独著;《学术论坛》(三类)CSSCI;2013年第10期;
29.《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浅析当前我国法制新闻报道中的问题》,独著;《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省级;2004年第1期;
30.《破局与重塑:一核多元视角下体育“饭圈”治理的新范式》,第一作者,《决策与信息》省级;封面文章;2025年第6期;
(二)网络群体传播与社会心态
1.《战胜恐慌情绪 理性防控疫情》,独著;《光明日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二类A)CSSCI;2020年2月19日;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全国数十家网站转载;
2.《我国公共卫生议题的传播学反思——以2005-2018年疫苗事件为分析样本》,独著;《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二类A)CSSCI;2020年第3期;
3.《中国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学术场域变迁考察——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2000-2019)》,第一作者;《新闻大学》(二类A)CSSCI;2021年第5期;
4.《新媒介使用中的偶像崇拜研究——以人气组合TFBOYS崇拜群体为研究样本的考察》,独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二类A)CSSCI;2020年第2期;
5.《乡村体育赛事的群体情感动员及空间仪式化生产》,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类B)CSSCI;2025年第2期;
6.《从媒介按摩到情感修复:抗疫Vlog的生产实践逻辑》,第一作者;《新闻与传播评论》(三类)CSSCI扩展版;2022年第4期;
7.《乡村体育赛事的群体情感动员》,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三类);2024年3月1日;
8.《社会转型期媒体中的男性形象探析》;独著;《中国女性主义》国家级;2009年10月;
9.《爱悦与规训:女性身体的媒介呈现》,独著;《东南传播》省级;2012年第7期;
(三)网络媒介文化
1.《贵州苗医药品牌的构建与传播》,独著;《贵州民族研究》(三类)CSSCI;2009年第4期;
2.《“一带一路”重构跨文化交流传播格局》,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报》(三类)2023年11月2日;
3.《传统文化IP的数字赋能、情感赋值与角色赋活》,第一作者;《新媒体与社会》(三类)CSSCI集刊;2024年第33辑;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1期转载;
4.《从传播人类学视角看民族文化品牌的塑造——以贵州为例》,独著;《广西民族研究》(三类)CSSCI;2012年第2期;
5.《对精英文化大众化的解读——以<百家讲坛>为例》,独著;《新闻爱好者》(三类)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6期;
6.《自觉·共识·认同:传统文化IP节目的情感流通机制》,独著;《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省级;2024年第2期;
7.《从传播人类学视角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塑造——以<利悠热谐谐>为例》,独著;《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省级;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