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舆论学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4-11-11

2024年11月9日,第八届中国舆论学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业内精英齐聚一堂,紧贴数字时代的发展脉搏,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舆论学研究”这一前沿议题展开了探讨与交流,旨在回顾总结过往经验,推动中国舆论学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双重飞跃,共谋时代发展新篇章。本次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和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并获得《新媒体与社会》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大力支持。

28731

第八届中国舆论学论坛合影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包生耿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陈彦辉教授致辞,他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舆论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他表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始终坚持以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湾区所及、广外所能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紧密对接国家和广东重大战略需求,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广外的智慧和力量。学校愿与各大高校和主流媒体机构就“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舆论学研究”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在交流对话中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推动中国舆论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领域的蓬勃发展,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贡献智慧与力量。

F49E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陈彦辉教授致辞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媒体、智能媒体背景下的舆论生态研究等新领域蓬勃发展。中国社会重视舆论力量,其通过各种方式深刻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并与国家治国理政紧密相连。她表示,舆论是双刃剑,既能促使我们重视民意、倾听百姓呼声,但也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社会发展偏差,削弱法律和规则的作用。未来如何理解和对待国际上有关中国的各种声音,是对我国各级领导和学者的智慧与定力的考验。

1F2D1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致辞(线上)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杰在致辞中表示,在信息化与全球化交织的当下,舆论学作为探究公众意见和态度的重要学科,其地位和作用愈发显现。舆论不仅是社会治理的晴雨表,更是民意的风向标,对于感知社会动态、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未来,舆论学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技术的迅猛发展,舆论生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如何顺应这一变革趋势,把握舆论学的新特征和新规律,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42BA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杰致辞

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谢耘耕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进步,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迈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变革不仅引领了新一代的人机交互的革命性范式的转换,更使得平台的形成、传播与影响机制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由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时代下舆论学研究的未来前景面临着挑战,分析新技术对舆论生态的影响和认可度,以及如何在新的舆论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变得至关重要。

DB51

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谢耘耕教授致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在致辞中介绍并回顾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舆论学专业委员会的深厚缘分,以及学院在科研成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信息急速流动与舆论汇聚扩散,面对国际舆论斗争日趋激烈、国内两个舆论场相互交织等舆论态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急需加强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本次论坛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舆论学研究,正是各位专家学者回应现实关切,共同推动中国舆论学研究与实践蓬勃发展的表现,将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415AA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致辞

主旨演讲环节分别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朱颖教授担任主持。

A7AF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教授主持

4BBB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朱颖教授主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尹韵公教授以“把握新时代舆论学的新特点”为题,指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变革了舆论学。他阐述了舆论学由被动变为主动、理论扩张速度加快导致舆论极易发酵以及价值观念变化等方面的变革。同时,为应对变革,他建议从更换新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完善舆论学体系和加强风险防范等四个方面开展。最后,他再次强调舆论学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持续关注并加强相关研究。

F0DD

尹韵公教授发言(线上)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以“人工智能推动舆论生态转型及其治理进路”为题,指出网络舆论是数字时代的基本构成元素。网络舆论生态具有场景创新、主体重塑和内容层面等三方面的结构性特点,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介入舆论生态的核心路径也出现了内容生产、文本风格和传播模式三个层面的变化。他提出应准确认识人工智能建构的个体、技术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技术逻辑和社会逻辑共同建构智能化内容生产与行动治理格局,以及开展机遇线下预警和线上预警交互的积极干预行动等面向人工智能的舆论生态治理新思路。

299A4

张涛甫教授发言(线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沈阳教授以“AIGC与舆情研究”为题,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经验,指出AIGC技术虽可提升工作效率,但仍需人类不断创新语言模式来激发人工智能的创造活力。同时,在面对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或替代人类的问题时,他认为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完全取代人类,除非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指数级跳跃能力。最后,沈阳教授指出未来人类将生活在人工智能塑造的茧房中,如何突破信息茧房,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寻找真善美值得所有人思考。

297C4

沈阳教授发言(线上)

前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参赞、驻法国大使馆参赞邹建华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时代舆情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策”为题,指出智能传播时代传播速度和广度前所未见。他着重分析了智能传播时代舆情危机管理面临的四大挑战,包括新闻发布机制与信息传播速度脱节、危机响应时间压缩、信息传播主战场更迭与舆论制高点易位所造成适应性决策难题,以及新闻发言人职级架构因素造成信息发布的时延困境等。针对这些挑战,他提出了重塑新闻发布机制、全方位抢占网络舆情制高点、重构发言人制度和构建适配传播矩阵等对策,以把握时代机遇。

8C9C

邹建华参赞发言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总编辑,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学刚以“网络舆论场中的流行语及其背后的青年群体心态研究”为题,指出青年是网络流行语主要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其社会心态变化在流行语中有所体现。他通过分析约100个青年群体新近常用流行语,总结出五大领域十二个方面的社会心态变化新特点。在他看来,青年群体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主要有变局深层形塑青年认知、发展转型中的问题影响青年心态,以及科技发展影响传播方式并进一步影响社会认知及思潮形成模式等三方面原因。

1343D

单学刚总编发言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教授以“思想史视角下的多维舆论观审视”为题,从哲学认识论、民主政治、法律、大众社会理论和文化等多个视角探讨了舆论的本质。他介绍了集群心理学的非理性群众及其舆论观、古典自由主义的功利主义认识论言论观、李普曼媒介视角的舆论观,以及哈贝马斯沟通理性下的舆论观,展示出舆论在不同理论框架下的复杂面貌。同时,刘国强教授也密切关注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的新变化,表明情感和信仰比客观事实更能对舆论产生影响。

AA2D

刘国强教授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吴瑛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涉华国际舆论的演变、风险与敏捷治理”为题,从国际舆论格局、舆论传播模式和舆论引导策略等三个角度探讨了该时代背景下国际舆论的演变,并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涉华国际舆论面临着智能技术演进与涉华国际舆论隐忧、收集与分析用户数据、输出与包装虚假信息和模仿扮演意见领袖等方面的挑战。为应对这些风险,她建议从技术反制、人才培养和协同共治等层面着手,实现AIGC时代涉华国际舆论风险的敏捷治理。

C0DF

吴瑛教授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执行主任李卫东教授以“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云传播应用与寰球民意可视化分析”为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三大流派和大模型的三种分类,以及大模型时代人机协作的三种模式,并指出大模型应用面临着应用便利与数据隐私、问答真实与模型幻觉,以及模型偏向与公共价值等矛盾。最后,他详细介绍了其实验室所发布的寰球民意“百晓生”智能体、智能交互地图和指数可视化分析系统等产品,为舆论学研究深入了解全球民意提供了智能、便捷的工具。

FA89

李卫东教授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陈虹教授以“竞争、转移、融合:社交机器人在战略传播生态中的卷入机制研究”为题,指出机器持续产出的海量信息可实现精准化认知操纵。她阐述了社交机器人卷入战略传播生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含竞争、转移与融合三个维度,并探讨了社交机器人通过议程融合消除认知偏差,深入挖掘其在构建战略传播生态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如何推动隐性议程网络与显性议程网络的融合,构建战略传播生态的多元性。

DEE7

陈虹教授发言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小安教授以“数字永生还是数字幽灵?——AI复活技术的运用实践及伦理法律风险”为题,展示了AI复活在情感补偿与情感抚慰、家国情怀与建构叙事、文化传承与知识科普,以及社会公益与温情传递等方面的传播实践和效能,但也指出其会带来生死决定权未知、对逝者家属衍生二次伤害,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等问题。郭小安教授表示“没有遗忘,何谈怀念;没有失去,何谈珍贵。”不能因AI技术存在风险而消极应对,而应将人类道德立足于机器道德之上,服务于全人类,为人类增添福祉。

3D591

郭小安教授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以“突发事件中媒介化治理的演进历程与作用机制”为题,明晰媒介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机制,探讨如何构建多元协同的媒介化治理机制。侯院长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媒介化治理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功能作用,并将国家治理体系中媒体角色演变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英雄叙事”为主导的舆论监督、媒体信息披露功能的再确立以及明确媒介化治理特殊地位。针对如何构建媒介化治理进程中的多元协同机制问题,他建议进行正确服务引导、提供必要服务、强化部门法制教育,以及坚持正确导向,搭建政媒协同一体化平台。

D1B9

侯迎忠教授发言

主旨演讲环节由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张恒军教授和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磊教授进行评议。

FB99

张恒军教授评议

10FB8

石磊教授评议

11月9日下午,第八届中国舆论学论坛举行了四场平行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和业内精英围绕着“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舆论学研究”主题进行了论文汇报,从人工智能和舆论学研究等多角度着手,探究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未来舆论学研究的长足进步,为推动信息传播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17BF4

平行论坛一

6FD7D

平行论坛二

503FC

平行论坛三

78AF3

平行论坛四

论坛闭幕式环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作大会总结发言,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谢耘耕教授作闭幕致辞。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从理论构建到实践应用,从国内视角到国际比较,展开了具有深度和成效的探讨,共同见证了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展望了舆论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未来,舆论学研究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密切加强学术研究与合作,推动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共同为构建更加健康有序的舆论环境贡献智慧和力量。

1B08A

第八届中国舆论学论坛闭幕式

初审:刘顺利

复审:朱

终审:侯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