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国际化视野,4月25日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与行业前沿系列讲座在大学城校区教学楼C201报告厅举行。学院邀请了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视频新闻部总监刘舒婷作题为《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全媒体时代我们做了这几件事》的专题讲座。学院院长侯迎忠主持讲座,学院2023级全体研究生及本科生代表参与本场讲座。
刘舒婷作讲座
讲座伊始,刘舒婷以《大公报》的悠久历史为引,深入探讨了新闻在记录历史中的重要角色。她以自身职业生涯为线索,回顾了自2014年加入《大公报》以来的成长历程,包括首次参与头版报道突发事件、跨版报道长江沉船事件等关键节点,展现了新闻工作者在媒体转型大潮中的奋斗与拼搏。在谈及新闻报道的图片运用时,刘舒婷特别指出,大公文汇的报道风格正逐渐发生变化,图片在报道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尺寸也更为突出。她还提到,部分国际新闻报道甚至呈现出杂志风格,通过硬新闻软包装的方式,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媒体的转型策略。
讲座现场
2016年,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转型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成功突破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滞后性问题,实现了新闻报道速度从以天为单位到以分秒为单位的跨越。她强调,全媒体时代下,新闻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多项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传播环境。在谈到媒体转型的不同阶段时,刘舒婷以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为例详细介绍了媒体融合的进程。从1.0时代的“报纸+视频”策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互动,到2.0时代社交媒体的崛起,媒体逐步探索各个平台,推动生产和运营的结合,实现全媒体发展。她指出,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新闻报道的形式和速度,也对新闻人的角色和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媒体转型的深入,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逐渐意识到新闻报道需要更加注重传播效果和人文关怀。刘舒婷提到,在2019年,集团开始探索用弱传播的方式处理新闻报道,聚焦于人的故事,以此提升传播效果。她还分享了一些融媒体报道案例,如用MV形式进行反暴力宣传,从细微处入手报道香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出的实事等,展现了全媒体时代下报道角度的多样性和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刘舒婷分享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心得。她表示,作为记者,能够体验人生百态并不断沉淀和累积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最大的收获。她寄语学院学子,要保持敏锐和好奇的特质,方能深耕新闻领域,记录时代变迁,讲好香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与行业前沿系列讲座是学院面向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的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行业发展动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知识结构与国际化视野。
文:陶思思
图:陶思思
初审:刘顺利 刘静
复审:陈博菲
终审:侯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