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 :媒体记忆:民国时期中共报刊对“九一”记者节的纪念

发布时间:2018-11-09

2018年11月8日是中国第19个记者节。当日下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建国莅临广外,以“媒体记忆:民国时期中共报刊对“九一”记者节的纪念”,剖析记者节的前世今生,为新传同学们带来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E057

赵建国教授在授课

赵教授从记忆和“集体记忆”的理论开始溯源,强调“当下性”与“社会建构性”是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两个重要特征,社会交往与集体框架是“集体记忆”的两个实现途径。集体记忆定格过去,却由当下所规定,且规约未来。此外,赵教授还延展了关于保罗·康纳顿的社会记忆、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媒介记忆、媒体记忆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赵教授从民国记者节的渊源——1933年刘煜生案开始谈起。作为推动当时民权保障运动、直接影响国民政府新闻政策的重要事件,刘煜生案是当时新闻界与政治国家之间冲突与调适的典型缩影。赵老师指出,民国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总是一个社会全力抵制国家的问题,双方经过斗争和妥协,不断界定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共生动态”。赵教授还为我们梳理了记者节国定化的时间脉络。

    

最后,关于如何去理解中共报刊的记忆实践,赵教授从重构职业形象、再造职业传统、节日的政治想象三方面为我们展开了立体的学术图景。中共报刊纪念报道和言论取向的变迁,基本反映中共对时局的研判,折射民国时期国共关系的聚散离合,表明了媒介记忆往往是以政党为主体的政治记忆。政治属性突出的媒介记忆,几乎成为社会记忆的常态。

1256E

讲座现场

专家介绍:

赵建国,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近代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