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南校区教学楼C座201室召开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作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阳爱民,研究生院院长胡文涛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制片人王同业、新华社广东分社高级记者刘宏宇、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段修健、广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赵随意、广东南方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沈昀、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主任雷锋学、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副总监王东辉、羊城晚报新媒体中心总编辑孙朝方、广东建设报总编辑谢孝国、碧桂园集团产城发展事业部品牌总监王丹艺等校外业界导师,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和在校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郝建萍主持。
阳爱民副校长首先对校外业界导师和校内导师对研究生工作的付出表示感谢。他对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工作予以肯定,指出新闻与传播学院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不断加强与业界合作,研究生教育向培养全媒体与跨文化传播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方向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同时,他对各位导师和研究生提出几点期望:一是希望受聘导师要有一份责任心。导师尚有机会选择更多的学生,但对学生而言,选择导师只有唯一一次。学院及在座的各位导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校的人才培育计划,利用导师所有的资源,用导师的人格魅力、科学研究的思想去培养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二是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要珍惜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提高自身能力。三是希望新闻学院的管理团队立足广外特色,与时俱进的修改好人才培育计划,以学生和导师为中心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阳爱民致辞
研究生院院长胡文涛在讲话中指出:学院的存在是以学生、学者、学术、学科“四个学”为立足根本,处理好“四个学”的关系是整个学院的生命线,学院的研究生工作就是在这“四个学”里寻找着力点和抓手。他对当前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提出具体的建议,应当从加强名课程、名教材、名基地、名导师“四个名”建设,着力提升见面率、出国率、升学率、培优率“四个率”比重上有所作为。
胡文涛讲话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从培养特色、师资力量、硕士点概况、研究机构、实习实践、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术科研活动、德育工作等方面汇报了近年来新闻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成果与发展目标,提出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依托学校外语优势、多学科资源和国际化办学特色,秉持“专业”+“外语”+“全媒体技能”的学科发展理念,着力培养掌握全媒体技能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新闻传播高层次人才。
侯迎忠汇报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
会议现场
随后,阳爱民副校长为参会的校外业界导师颁发聘书。
阳爱民为校外业界导师颁发聘书
校外业界导师代表、新华社广东分社高级记者刘宏宇在讲话中指出,大学新闻学院是寄托新闻理想的地方,是培养下一代优秀记者的摇篮和传承地,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应该有所创新,有所改革,有所作为,应该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真正职业化的记者、全媒体人才、差异化、综合性人才、会讲故事的人才。
刘宏宇发言
校内导师代表杨魁教授认为,研究生导师必须做到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他提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提升研究生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让研究生能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杨魁发言
校内导师代表刘超教授认为,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就像一位优秀的老中医,找准定位和问题意识;其次,要把握好适当的节奏,循序渐进的构建学生独立开展研究和完成毕业论文的完整拼图;最后,要懂得宽严相近,既要有严师的影响,还要讲温情。
刘超发言
即将毕业的2017级硕士研究生代表陈丽帆同学感谢学院每一位老师的教导与帮助。基于多年的学生干部、校团委和中联办的实习经历优势,她报考了广东电视台媒体推广和节目策划岗位并顺利获得录用,确立奋斗目标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她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
陈丽帆发言
随后,新闻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座谈会分校外业界导师与校内导师两个会场同步开展。校外业界导师座谈会由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主持,业界导师们围绕全媒体时代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专硕论文选题、实习实践环节等方面展开讨论。校内导师座谈会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朱颖主持,围绕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硕士论文质量如何提升等方面开展讨论。
校外业界导师座谈会现场
校内导师座谈会现场
本次研究生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将为新闻与传播学院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探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分析当前学院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