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新闻与传播学术与行业发展前沿讲座”,同时依托“海外名师讲学项目”,2025年10月21日,一场题为“全球化趋势与教育挑战”的专题讲座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盛大开讲。新加坡华文教育领域杰出专家、华文教研中心院长符传丰博士(Dr. Foo Suan Fong)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实践智慧,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命题献上了一场跨越技术与人文的思想盛宴。
主讲人纵论:一位华文教育权威的时代思考
符传丰院长的学术与实践履历堪称“华文教育发展的鲜活注脚”。他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荣誉学位、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学位,以及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现任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院长(2017年至今)。在实践领域,他曾在安德逊初级学院任华文教师(1986-1991年),于新加坡课程规划与发展署担任华文专科督学(1992-1995年/1998-2001年),还历任裕廊初级学院副院长(2001-2003年)、南华中学校长(2003-2009年)、德明政府中学校长(2009-2016年),同时兼任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及国立教育学院兼职讲师。这份横跨教学、管理、研究的多元经历,让他对“AI时代的华文教育与人文发展”有着旁人难及的深刻洞察。
全球化视阈下的教育交响:技术冲击与时代使命的共振
在全球化与人工智能的双重驱动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讲座开篇,符传丰院长以“三维棱镜”解析时代图景:技术维度上,人工智能的演进不仅引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更催生了人才需求的“快进式”迭代;教育维度中,出生率下降的现实、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浪潮,以及Z世代学生独特的学习基因,共同构成了教育者必须直面的“挑战矩阵”;全球议题层面,可持续发展的命题、跨文化交流的多元性,又为人才培养锚定了更广阔的价值坐标。
国际实践的智慧借鉴:新加坡AI教育的华文创新样本
作为新加坡华文教育的领军者,符传丰院长带来的“新加坡经验”极具参考价值。
在新加坡学生学习平台(SLS)的AI生态中,自适应学习系统如同“私人定制的知识导航”,为每个学生绘制专属学习路径;学习反馈智能助理化身“全天候学情分析师”,自动批改与深度学情分析并行;教学与学习助手则成为教师的“智慧搭档”,在备课、互动、作业管理等环节实现效率与精准度的双重跃升。
而在华文教学领域,符博士主导构建了一套“理念-工具-培训”三位一体的AI融合体系:既坚守“培养21世纪核心技能与价值观”的教育初心,又开发出适配本土教学场景的AI工具矩阵;通过“全国-校群-学校”三级培训网络,华文传播者的AI素养得到系统性提升,最终达成“善用、敢用、不盲用”的实践境界。
从学前华文教育学位课程到“教师技能创前程”六大领域进阶体系,新加坡的教师培训如同一部“成长史诗”,助力教育者从技术的“使用者”蜕变为创新的“引领者”。
人文社科的思辨之途:AI时代的守成与拓新
人工智能的崛起,给人文学科带来了“冲击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命题。讲座中,一组组现实案例引发深刻反思:美国高校人文学科的整体遇冷、复旦大学文科招生比例的调整,似乎为“人文学科消亡论”提供了注脚;但“文科要凉?醒醒!AI时代才是它的春天”的振聋发聩之问,又彰显了人文学科在价值阐释、文化解码上的不可替代性。
深入剖析人文社科的研究本质,其以“人及人类社会”为核心的研究对象、以“阐释与理解”为灵魂的研究方法,恰如“思想的锚点”,在技术狂飙中锚定了人文的价值根基。从《红楼梦》的多元解读到二语课堂的“定量+定性”研究,人文社科的方法论多元主义,为复杂社会议题的破解提供了“立体工具箱”。
而人工智能的赋能,则为这一领域开辟了全新疆域:精准的语音识别工具让访谈转录“秒级完成”,先进的文本分析算法能挖掘出海量文献中的“思想暗线”,数据处理的客观性更可规避人为偏差——技术与人文的携手,正催生出研究范式的“新物种”。
教育本真的价值回归:AI伦理与人性光辉的对话
当讲座进入“教育本质”的深层探讨,一场关于“AI伦理与人机协同”的互动问答将思想的热度推向高潮。
面对学生关于“人机关系边界”的追问,符传丰院长强调:人工智能是教育变革的“内在变量”,但绝非“主角”。在人机协同的教学新生态中,教师的“主体性”不可让渡——AI可优化效率,却无法替代人类教师的情感联结、价值引领与创造性思维。构建新型教育伦理,厘清人机协同中的权限与责任,成为AI时代教育者的“必修课”。
回归教育的底层逻辑,“好奇心(人与世界的连结)、关系(人与他人的连结)、生命力(人与自我的连结)”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核心密码。正如讲座结尾的隐喻:“在这个时代,教育者选择何种‘镜头’审视问题,将决定教育能否在技术与人文的交响中,奏响最动人的乐章。”
作为二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场“海外名师”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教育未来的“精神远征”。符传丰院长的分享昭示同学们: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教育的温度从未因技术而冷却,人文的光芒反而在时代的淬炼中愈发璀璨——因为教育的本质,永远是一场关于“人”的觉醒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