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教职工大会暨师德师风建设大会

文字:徐敏图片:徐敏编辑:李鸿杰发布时间:2025-09-08

2025年9月5日上午,我院在大学城校区C201报告厅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教职工大会暨师德师风建设大会。会议由机关党委组织员、五级职员(主持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工作)商杰强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

会议现场

会上,侯迎忠院长对假期学院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新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积极推进校庆60周年和院庆20周年筹备工作。学院将以20周年院庆为契机,全面总结办学成果,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校及广大校友的联系与交流,共同谋划未来发展;二是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学院将加强战略谋划,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推动学院建设迈上新台阶。他对假期中为学院各项工作辛苦努力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表示感谢。他强调,学院暑期派出两支师生团队分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展学术和文化交流,走访了当地的主流媒体、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头部企业,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等实质性成效,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商杰强对假期师生在教学科研、专业竞赛、“百千万工程”等各项活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突出成果表示祝贺。他就党建思政、师德师风建设、廉洁教育、学院事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提出了新学期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是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能够更好服务国家国际传播需求的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二是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将“大思政课”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造思政育人品牌;三是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办好学院20周年院庆、专业建设28周年以及研究生教育10周年庆祝活动。

会上,邀请了四位教师代表分别就参加学术会议、AI培训、东南亚调研等进行主题交流和分享。

李洋教授分享了参加 DeepSeek-AIGC全流程应用作品孵化营的收获和感受。她深入分析了传统媒体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结合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的转型案例,强调师生要积极拥抱媒体智能新业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新的产能驱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实践,通过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专业实践,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积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传媒行业发展需求。

龚婉祺副教授分享了参加国际传播学会(ICA)2025年会并作专题发言的收获和感受,系统梳理了国际传播学会(ICA)、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EJMC)、美国全国传播学会(NCA)等四大传播学国际会议的投稿以及学校资助情况,鼓励师生积极投稿,不仅能了解学术研究前沿,促进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也能进一步增强学院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尹子伊博士分享了团队赴泰国、新加坡调研交流的收获和感受。团队先后走访泰国曼谷大学、泰国大众传播机构(MCOT)、泰国公共电视台(Thai PBS)、《星暹日报》及艺鼎传媒(泰国)有限公司,围绕智能媒体改革与内容创新、中国IP国际化传播、海外华文媒体发展、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等核心议题,与当地机构开展深度对话与经验互鉴。并就智能技术赋能国际传播、探寻跨文化传播共鸣点、国际传播人才跨域整合能力和跨境实践能力培养等主题,与新加坡媒体从业者、当地头部企业与行业专家开展深度对话,为学院创新传媒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提升学科实践能力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曹钺博士分享了团队赴马来西亚调研交流的收获和感受。团队先后走访了《星洲日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马东铁八分部以及马来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团队与《星洲日报》和马来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开展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双方围绕科研合作、师生互访、实习基地等事宜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将进一步推动深入合作。团队还实地参观了中马两国“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马东铁,ECRL),深入了解中国基建团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实践与文化交融情况。

教师代表分享

此外,2025年9月新入职研究生辅导员陈斯怡老师进行了自我介绍,表示很高兴加入广外新闻学院大家庭,希望为学院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大会全面总结了假期学院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明确了新学期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凝聚了思想共识与奋进力量。全院教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共同推动学院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