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师生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现场教学

文字:路丝涵图片:路丝涵编辑:李鸿杰发布时间:2025-03-19

3月18日,我院朱颖教授带领国际新闻实务方向研究生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现场教学,深入探访融媒中心播出区与对外传播中心,学习“大屏端”与“小屏端”国际传播的制作流程与内容创新。这也是我院“产教融合,共育国际传播人才”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现场教学合影

大屏端:品质新闻赋能对外传播

师生们先来到广东广播电视台传统“大屏端”生产枢纽区域融媒体中心演播厅,近距离观摩了《广东新闻联播》《今日一线》及《湾区最新闻》等栏目的制播场景。对外传播品牌栏目《湾区最新闻》监制万荣详细讲解了演播厅、记者工作区、审阅区等各部分工作内容,并介绍了国际传播节目制作中运用4K超高清、虚拟仿真技术、AI技术的相关实践。万荣表示,在当下短视频平台追逐流量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电视新闻栏目仍坚持“三审三校”的新闻制作流程,以严谨、真实的新闻内容对大湾区用户及海外用户负责。

《湾区最新闻》监制万荣讲解栏目制播流程

师生参观《广东新闻联播》演播厅

随后,主持人、记者鲁俊杰结合《湾区最新闻》栏目采编播实践,围绕国际新闻制播流程、融媒产品制作等内容与同学们交流经验。鲁俊杰鼓励同学们坚守新闻理想,保持传统电视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在未来的对外传播中讲出有品质的湾区故事。

《湾区最新闻》主持人、记者鲁俊杰介绍采编经验

小屏端:海外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本次实践教学的第二站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该部门负责大湾区卫视上星频道管理,英语新闻节目制作、对外纪录片制播、海外媒体账号推发管理运营等工作。英语融媒部副监制刘帅向同学们讲述了她们在海外社交媒体“小屏端”创新突破国际传播壁垒的有效尝试,她指出,传统国际新闻的宏大叙事并不能收获良好传播效果,以小切口、软着陆的方式将中国故事传播给国际受众,已经成为当下国际传播的全新议题。

对外传播中心骨干记者王楚敦向大家介绍了如何以“本土化叙事+国际化表达”适配海外受众需求的传播策略。他指出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以Vloger”的形式打造亲民姿态,借助外国人传播中国故事是小屏端国际传播的两种有效方式。他讲述自己在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等重大主题的采访报道经历,让同学们对国际传播的选题策划、采访准备、内容挖掘、趣味表达等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对外传播中心骨干记者王楚敦介绍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国际传播经验

分享结束后,朱颖教授以四个“有”总结了新时期做好国际传播的路径。有料,以中国文化、中国发展为内核,善于讲好中国与世界共同联结的故事有趣,以创意剪辑、轻量化表达为支撑有效激发海内外受众的观看兴趣;有互动,以随机采访、跨国共创为纽带,灵活构建文明交流互鉴的立体化场景;有体验,以第一视角、亲身参与切口引导受众“旁观者”化身湾区故事“亲历者”。

本次现场教学通过“大屏端品质新闻赋能”与“小屏端传播内容破圈”的双线观摩,让师生直观感受国际传播的立体化创新路径。教学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本次课程既拓宽了对传统媒体生产的认知,也为探索国际传播新模式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为未来的国际新闻实务学习提供了积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