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新闻学院开展“聚焦改革创新,推动提质增效,凝聚发展力量”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聚焦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方向、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科研效能提升、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提升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战略研讨会精神的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学院“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举措,旨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研究和破解学院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凝聚学院发展力量,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侯迎忠院长指出,此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是在学院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各位老师紧紧围绕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促进学院更好地制定“十五五”规划,进一步凝练了学科发展方向,深入打造学科特色,激发学院发展新动能,推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包生耿书记表示,近年来学院在党建思政、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当下学院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需要全体教工的支持和努力。全院教职工都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上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既要在“大方向”上有危机感和责任感,又要落实推进解决好“小问题”,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和学院发展紧密结合,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共同推动学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之分会场一
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之分会场一在教学楼B403会议室举行,主要围绕研究生专硕学制改制后的培养和课程改革、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及部校共建下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多语种+国际传播创新班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学院副院长朱颖教授主持会议。

研讨会现场
围绕多语种+国际传播创新班人才质量提升问题,唐佳梅教授、朱秀凌教授表示要严格落实“三导师”制度,一方面要加强与校内小语种教师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学生小语种优势,更好推进区域国别学术研究,另一方面要拓宽业界导师选拔,为学生搭建高质量实习与就业平台。姜熙副教授表示要进一步明确多语种+国际传播创新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同时教师也要有专业危机感,积极拥抱前沿技术,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针对研究生专硕学制改制后的培养和课程改革问题,刘超教授提出要充分调研其他兄弟院校的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方案,既要强化研究生专业方向管理,又要充分激发学生活力,帮助学生解决自身能力短板问题,打好外语和专业基础,进而推动国际化传播人才的培养。针对学生学术科研和实践能力提升问题,陆扶民教授表示要注重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鼓励并支持更多学生前往地级市融媒体中心实习。杜慧贞副教授、蔡卫平副教授表示学院可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交流,将业界优秀导师的课程纳入选修课程体系,促进学界与业界充分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李激副教授表示要不断完善制度框架,以项目制形式促进实现人才培养与业界合作双赢的目标。李琳教授、陈芝教授、涂颖副书记表示人才培养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把握“变”与“不变”的内涵,一方面要加强与业界的合作,教学相长,培养全媒体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调研学习,立足行业痛点和热点做真研究,适应新变化。针对学科建设和教师研究方向转型问题,刘超教授表示要紧密贴合国家战略需求,以更为科学、系统的方式做好学科建设规划。曹艳副教授也指出在结合教师个人研究专长的基础上组建科研团队。刘佩副教授表示希望打通与东南亚国家等更多国际学术交流的沟通渠道。

部分教师发言
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之分会场二
学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之分会场二在教学楼B306会议室举行,主要围绕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方向、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科研效能提升等主题进行研讨。学院副院长罗坤瑾教授主持会议。

研讨会现场
围绕学科建设方向凝练问题,龚婉祺副教授表示要结合教师个人专长和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学院特色学科方向如国际传播研究,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姬广绪副教授、曹钺博士强调了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希望建立学院学术品牌,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东南亚国家国际传播等。围绕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问题,李峻岭教授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为主的方式,建议将教学成果量化和教学互动参与度纳入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改进。殷立飞副教授建议将实践类课程和业务指导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加强教研协同,通过沙龙形式碰撞思想,深化成果转化。王天娇副教授、杨莉明副教授、尹子伊博士讨论了新开课程、实践类课程、课程量等因素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调整。何钢老师提议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教学督导和同行评价占比。王珂、徐艳、林娟娟、陈秀华等老师纷纷围绕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系列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围绕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问题,姬广绪副教授、尹子伊博士、崔钰婷博士表示要结合教师自身研究专长凝聚研究方向,引入前沿研究成果,打造教学科研小团队。侯琰慧副教授建议通过学术沙龙等形式增加学院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问题,魏飞菲博士和何钢老师讨论了学生发展方向,表示要明确教学目的,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从学科建设、东盟国家国际传播、企业出海需求等方面培养适应当下环境的人才。围绕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问题,陈鹏副教授建议对专硕毕业设计进行调整,引入社会渠道,采取双导师制,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实际锻炼和提升。乔飞副教授、杨莉明副教授针对研究生课程设置和研究生评教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部分教师发言
会上,全体教工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交流充分。大家纷纷表示,将立足岗位职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和管理服务效能,积极为学院建设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