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我的运气挺好的。”——她16岁考上大学,然后仅花12年的时间成为博士后;她24岁担任大学助教,10年之后,她已经成为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学生说:“她上课很用心。”——从理论体系的建构到教学案例的更新,她投入大量的心力在教学上。她被评为学校的“青年教学十佳”,获得首届“翼群优秀教学奖”。
好运总是眷顾用心的人,这是她的写照。她用心付出,收获好运,一路走来,优雅从容。
她是朱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朱颖老师
求学历程,充满机遇
朱颖的求学经历,充满了太多戏剧化因素,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没想到”、“好运气”。
没想到的专业方向:朱颖最初青睐的专业方向是法律,在本科志愿填报时候,身为记者的母亲强行帮她填报了新闻,却让她发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没想到的硕士资格:本科毕业那年,朱颖的母校建立了第一个新闻硕士点,凭借优秀的成绩,朱颖获得免试保送资格,成为首位新闻硕士;
没想到的博士录取:留校任教那年,为了陪好友去北京考博,朱颖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报考的最后截止日期报名,没有复习直奔考场,结果陪考的她考上了;
没想到的研究选题:在一次上网中,朱颖无意中看到外国媒体对一起犯罪事件的报道,灵光一现,找到“犯罪新闻报道”这一研究选题并进行中西比较研究,获得学界认可;
没想到的复旦生涯:博士毕业那年,在师公甘惜分教授90大寿的庆祝会上,朱颖遇到了学界大师童兵教授,被钦点为他的弟子,进入复旦开始博士后研究。
在看似偶然的经历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诸多必然性因素:若不是本科期间品学兼优,她不会获得保送硕士资格;若不是专业基础扎实,她不会顺利通过难度极大的博士考试;若不是对法律专业的“余情未了”,她不会选择犯罪新闻研究选题;若不是有足够的研究能力,她也不会被导师看中。总而言之,若不是在专业上足够认真和投入,她不会有这样的成绩。
正如朱颖在跟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时说到的,“我读大学的时候,上课从来都是坐在第一排, 不给自己开小差的机会,这样每节课下来都会有收获”,“我喜欢看书,从文学名著专业经典到穿越小说武侠科幻都看,看完之后我都会联系自己的专业进行思考。比如看《史记》,我会想到史家直笔对新闻写作的影响,看电影,我会思考电影中各种蒙太奇手法的使用……看书多了,思考多了,专业感觉就渐渐强了”。
教书育人,追求创新
在教书育人方面,朱颖也丝毫不懈怠,她认为,当好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是用心对待学生。“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要尽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生活中给学生更多的帮助。”
谈到教学技巧,她认为大学课堂不应该是沉闷的80分钟,更多的应该是老师和学生思想交流碰撞出火花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她常常会用幽默的口吻剖析时下最新的热点问题或是大政要政,就像在新闻传播法的课堂上,朱颖会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播放焦点访谈或者相关的新闻评论节目启发学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也会以某一个案例开展辩论比赛,让学生在辩论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学生们眼中,朱颖是一个善于把学生逗乐、充满时代触觉、平易近人的好老师,有学生说道:“与其他老师不同,朱颖老师上课时仿佛永远充满着能量和激情,能幽默能严肃,说话语速虽快但思维清晰,课下也乐于与学生交流时政热点,真心接地气!”
作为一名新闻学的大学教授,朱颖的备课量是很庞杂的,“因为新闻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个学科,我们必须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才能上好课”,加之不断更新的案例、热点新闻,甚至是网友的精彩评论,辛苦的程度可见一斑,但她对此毫无怨言,“只要对学生有益,老师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她说。
美满家庭,用心经营
在朱颖的种种“没想到”事件中,有一个颇具浪漫色彩。在复旦大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良师,朱颖还幸运地遇上了她一辈子的“益友”——她的博士后同学,在广外新闻学院任教的赵建国。两人志趣相同,互有好感,最终结为连理。在赵建国的影响下,她选择来到广外新闻学院任教,时任广外新闻学院院长的郭光华教授开玩笑称“赵建国在学院的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两位深受学子喜爱的老师在工作中携手共进,在生活中相敬如宾,被学生称为“学术江湖的神雕侠侣”。两个强势的博士后教授如何相处?“夫妻相处之道贵乎平等与尊重,我们俩的自主意识都特别强,所以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朱颖笑道,“我们家务活都是一人一半分工的,绝对体现平等。就连吵架我们都是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的,不过我们最终都会尊重对方的观点。”
而现在,家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今年已满三岁的女儿。在抚育女儿的过程中,两夫妻又继续发扬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研读大量育儿书籍,双双成为育儿专家。“家庭和孩子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尽管家庭和孩子这几年分散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到我的学术发展,但是我不后悔。因为,人生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用心经营。”朱颖看着桌上女儿的照片,露出幸福的微笑。
在新闻学院即将迎来十周年庆典之际,朱颖也送上了对学院和学生的祝福:“首先当然希望学院建设越来越好,学科影响力越来越强,人才培养层次越来越高。同时也祝福我们的同学都有美好的前程,更重要的,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做一个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