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庆杯“吕方”表现抢眼,学院队艰...
· 一球险胜,在校生教职工联队赢得校...
· 十年院庆之校友茶社第一讲——张由...
· 广外—羊晚新闻传播图书资料中心揭...
· 我院与南方新闻网共建教研实习基地
· 我院召开学科发展研讨会暨院庆筹备会
· 新闻与传播学院10周年院庆暨校友会...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学院 十周年院...
更多...
老新传人口述史系列(九)——杜慧贞:“十年的光阴荏苒 我不曾缺席”

  文字:郭静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陈佳  

1993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留校当英语老师。年后,她拿到了英国利兹大学全额奖学金硕士的录取通知书,选择了传播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从此开始转向新闻传播领域。她是杜慧贞老师,广外新闻学院新闻系讲师。从2005年到2015年,整整十年,她不曾缺席,见证整个新闻学院的成长。

杜慧贞老师

拐角处最不易 一切从零开始

1998年无疑是印象深刻的一年,这一年的一个选择决定了杜老师此后的职业方向与人生轨迹,那就是与新闻“结缘”。其实,这场“结缘”并不如想象中“浪漫”。“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当时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原本打算攻读英语教育硕士学位的她为此转向新闻传播领域。

一眨眼就是十多年,杜老师坦言道:“当时深感学英语的自己什么也不懂,转型之路要比我想象的要艰难的多,读完传播学博士才感觉自己有底气去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教师。

2001年,广外对院系和专业做调整,杜老师成为了新闻系第一任主任,进行专业的创建工作。万事开头难,留下了的老师们都较年轻,最大的也就30出头,并且都是英语专业出身,没有相关的新闻从业经验。对他们来说,这一专业的教学完全就是一片空白,当时的新闻系就是一块亟待开发的新领土,贫瘠与粗糙,所以基本上是处于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的境况。“老师的团结敬业以及对新专业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教学硬件的缺乏和教学经验的不足。”同时,学校依靠了本地媒体的力量,如与羊城晚报的资深编辑合作,给新闻系的学生开有关国际新闻的选修课,跟业界慢慢紧密联系起来;学校每年也会把有英语专业背景的老师一个、两个送到利兹大学攻读传播学硕士,以此来提高新闻系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2005年,为了让新闻专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新闻系的全体老师抓住广外再次对院系和专业进行调整这一机遇,提出新闻系独立成新闻学院的请求。对于当时的决定,杜老师说:“当时我们利用一次集体旅游的机会开了一个紧急会议,热烈讨论,齐心协力,大家都陈述了很多理由,最终形成了统一意见,反馈给学校教务处和校领导。为了让学校同意我们建立新闻学院,我们甚至还主动提出愿意将新闻学院设在大学城,即使当时我们所有老师都住在北校那边,但是比起个人方便,我们更愿意去集体开拓一个新的事业。如果当时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决心,没有抓住那个机遇,可能新闻学院的建立要晚几年吧。”就因为这样,广外新闻学院才得以在大学城落地生根,迎来一个崭新的纪元。

三条件与三维度

从2009年起,杜老师就负责学院国际传播课程的教授,她对“国际化”也有着自己的见解:“我认为的国际化要具备三种条件:良好的外语能力,全球化的视野以及跨文化敏感性,三者是缺一不可。”国际传播一开始是作为一门专业课,后来学院把“国际传播华南重镇”作为广外新闻学院的定位之后,国际传播便作为学院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她指出,国际传播作为体现广外国际化特色,在国内也是少有在大学本科就开设的一门课程,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她还希望学生能从三个维度来看待国际传播,首先她认为国际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全球化时代无所不在,学生要时刻保持一种敏感性;另外国际传播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有很多工作机会,学生应该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体会这个朝阳产业;最后国际传播作为新兴的学术领域,学生可以多了解这个领域中学者研究的议题,把握其发展态势。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她说道:“个人还是希望继续教国际传播这门课,增加网络新媒体的内容和最新案例,同时继续学习,充实自己开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课程,让自己的科研教学两不误。”

严格而善谈 师生之间亦师亦友

学生对杜老师的评价很高,“杜老师严谨细心”;“虽然一开始作业很难完成,但到了最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英语水平以及专业能力。”杜老师则觉得自己虽然严格,但自认为不是一个权威型的老师。“我希望与学生亦师亦友,也希望可以与学生互相切磋,一起分享,更希望跟学生的关系是超越大学四年的,是一种更长远的关系。”杜老师目前也与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保持着联系,学生有什么困惑会向她咨询,而她也经常从已就业的学生那里得到一些业界最新动向的信息。每隔一段时间也会与学生聚聚,聊一聊。她也常常对学生不吝赞美。例如给她印象深刻的许海跃,除了他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好习惯以外,敢于和老师平等交流、具有新闻理想也是让她称赞的原因。

杜老师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是:鼓励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意识、反思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become critical, reflective and autonomous learner) 。她希望学生能够沉下心来,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地修炼自己的内功。她对学院的寄语:坚持走国际化和专业化发展之路!(To be international; to be professiona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