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周嗣植 编辑:郑雅丹
“我刚来学院的时候是三十岁出头,现在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我应该说是和学院一起成长起来的。”三十岁到四十岁是一人发展最黄金的年华,而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副院长何国平教授就将自己的这段年华奉献给了学院。在学院的九年中,新闻学院从他眼中的一片“蓝海”成长为了一个具有独特特色的学院。在学院成立10周年之际,让我们透过他的成长来看看学院的成长。
追随老院长的脚步,与学院共同成长
2006年,刚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毕业的何国平就选择来到了广州,加入了仅仅成立一年的广外新闻学院。老院长郭光华教授是何国平选择广外的重要原因:“我本身是湖南人,而我们的郭院长也是从湖南过来的,他在从事新闻教育方面是有比较资深经历的一个人,我觉得学院在他的领导下会很有发展的前途。”于是他追随着老院长的脚步,来到了广外。
在何国平教授的眼中,学院在这九年中由一支“游击队”逐渐变成了一支“正规军。“在师资方面,在我来到学院时,只有郭院长一个教授,现在已经有十个教授了。以前学科分布也不太均衡,我刚到的时候,广告才刚开始招生,播主专业都还未开始招生。除此之外,在科研方面我们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我们学院已经有自己标志性的学者及科研项目,在学术届也有自己的地位。”
对于何国平教授本身而言,学院也给他带来了来非同一般的影响:“我自己第一次去英美国家交流就是在学院实现的,我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兴趣以及出的很多科研成果也在向国际传播方向转。学院即时提出了‘国际传播,华南重镇’的目标,必须要有老师来做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所以我自己也将研究方向转到了这一方面。”
作为学院的元老,何国平教授觉得学院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在于学院对特色的把握“我们学院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我们学院能够抓住自己的特色,我们在建院早年就提出‘特色化,差异化’的口号,我们选择了国际传播作为自己的特色,因此才能发展到现在的样子。”
何国平教授
一路走来从无到有,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为学院外事活动和对外交流的负责人,何国平教授对学院国际化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每每谈到国际化的这一话题,何国平就显得尤其认真和重视,时时流露出思索的目光:“在国内百分之九十五的新闻学院里可能都只有中国老师,我们新闻学院有三个外教,并且他们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像我们将会邀请到的Jim Wolf教授,他曾经在路透社工作过,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我们有外国老师来进行教学,这就是我们国际化的优势之处。可能在学校并不觉得,出了学校学生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外语是具有非常大优势的。”
在对外交流方面,在学院成立之初,与国际上的学校联系并不密切,但是十年过后,学院现在有了和包括英国、美国等各个国家在内的多个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学生交换的机会和经验,有了一个和境外学者进行研究和交流的平台。何国平教授觉得学院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单向派出到双向交流的过程:“在2011年之前其实我们都只是在进行单项派出,之后我们与浸会大学合作才真正实现‘exchange’这种交流的形式,境外的学生真正来到我们学院学习。”这些项目的洽谈看似轻松,但其实中间都凝聚了学院老师心血:“项目都是一个个谈下来的,都不容易。首先人家要愿意与你合作,其次在这中间有很多大量的实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学分转换、学分互认等等。从最初的浸会大学,到现在台湾、英国、美国都有与我们合作的大学。”
采访之际恰逢来自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交换生来到我们学院进行交流,学院的学生带着远道而来交换生们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学院的学生与交换生们一起上课,一起合作,一起在课堂上展示。何国平教授对于这样的情况感到非常的欣慰:“我们让学生有出去学习的机会,但是通过这样的情况出去的学生显然是少数的。那么我们怎么让国际上的师资对学生受益面最大化,于是我们想到了引进海外的师资到我们这里来开课。我们可以将授课录下来,尽管我们的学生出去的少,但是仍然能享受到国际一流的师资。我们现在不仅引进师资,还将学生也引进了,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短处和长项,进行改进。”他觉得国外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前期和整个课堂中投入很大精力,需要思考很多问题,在课堂上就会给你一个 “case study”让你去完成,作为老师,他也在其中学习到了很多。
“新形势,新专业,新挑战”
2015年对学院而言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学院迎来了十周年纪念。为了更好地发展,学院在今年不仅拿下了硕士点,而且在今年九月份将会开设一个新的专业——网络与新媒体,同时学院也面临着学分制改革的挑战。作为这学期开始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何国平觉得这代表了学院未来的发展。
“我们现在已经有几位老师率先来到了网络新媒体这个系,我自己也会教授这个专业的某些课程。新增专业对于学院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增量,而是新闻学院因应新媒体的变革所做出的办学格局的调整。如果我们再为传统媒体培养人才,那么我们的学生刚工作就进入到了一个‘夕阳产业’。”同时他还强调在其他专业的教学上也会做出较大的改变:“面对新媒体格局,我们针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进行调试,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通过选修通选课来学习,会增加一些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这样类似的课程。这样我们的学生进入新媒体行业就具有制作全流程产品的能力。”
2015年是广外学分制改革的第一年,完全学分制改革对学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何国平教授在谈到学分制改革时认为这是对老师和学生的双重挑战;“学分制意味着选课成为了一个‘自由市场’,学生选课可以自由地选择,这对老师上课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实行了完全学分制以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班级了,弱化了班级的概念,有可能大四和大一的学生同时在同一个课堂里学习,学生自己要去适应。这对对学校的整个管理体制也是一个考验。”
何国平教授在最后表达了自己对院庆的祝福与期待:“学院成立十周年了,希望大家都能回来看看,来一个大聚会。同时也希望学院以后发展可以更加均衡。对于学院,我想说两个字:长成。十年了,学院终于长成了。”